查看原文
其他

孩子从床上摔下,怎么办?

唐欣 怡禾健康 2023-10-13

【导读】如果孩子发生了坠床,家长如何应对?发现孩子坠床后要观察哪些情况?哪些情况下需要带孩子去医院?儿童坠床如何预防?


很多父母都可能有过这样的经历,孩子在房间里睡得好好的,然后突然传来“砰”的一声,接着是孩子的哇哇哭声,我们惊魂未定的冲进房间,发现孩子躺在地上大哭,这一刻我们懊恼不已,同时也担心受怕,不知道孩子有没有摔坏哪里,要是孩子之后有点呕吐、手脚不灵活什么的,就更是惊慌失措。

 

做为一个儿童骨科医生,接诊过很多坠床的孩子,也见过很多受伤严重的孩子,所以就和大家谈谈怎么应对和预防这样的意外。


孩子坠床后,要怎么观察?


我们大人受伤后,哪里疼,或者有什么不舒服,自己会比较清楚,也能准确的表达,但孩子不一样,他们不管受到惊吓,还是摔疼了,或者是严重受伤,都可能表现为:哭。那我们应该怎么去观察判断呢?


了解坠床发生的环境

 

比如坠落的高度,地面情况,可能着力的部位,大家应该都知道,从高处和低处坠落,摔在瓷砖或地板上,屁股着力或脑袋着力,都可能产生不同的后果,了解这些信息有利于家长和医生分析判断。

 

看孩子的状况

 

可以依据危险程度按“头颈部——躯干——四肢”的顺序排查,可以先看孩子的精神状态,再看头部是否有红肿、凹陷、破溃,口鼻腔有无出血或异常液体。再看胸腹部有无伤痕,触摸有没有异常反应,手脚活动是否有异常,轻轻触碰是否有哭闹、抗拒等反应。

 

看孩子后续反应

 

孩子坠床后的当时,孩子是马上哭闹,还是当时失去意识,对病情判断很有参考意义。后续就同样需要注意孩子的反应,比如是否有呕吐,精神状态和平时有没有不一样,相比于惊吓导致的哭闹,孩子安静而且总是想睡觉更应该警惕。

 

孩子坠床后,家长如何办?


孩子坠床后,如果经过观察没有明显的受伤,则可以抱起来安抚,抱的时候注意对可疑的受伤部位注意保护,尤其是头颈部和脊柱部位注意不要受力。

 

如果观察发现孩子有明显的受伤,尤其是脊柱和下肢的肿胀变形,则避免搬动孩子,尤其不要去晃动或者尝试让变形的部位复位,以免造成二次伤害,而应该呼叫救护车,由专业医护人员对孩子受伤部位进行固定和转移搬运。如果受伤部位在上肢,那么可以用围巾、皮带等将受伤的上肢悬吊固定在颈部然后送往医院。

 

如果有出血的伤口,则可以找到干净的布料,比如纱布、衣服之类按压止血,然后将孩子送往医院。


哪些情况需要及时送孩子去医院呢?


除了前面说的那些有明显的外伤出血、躯体或四肢肿胀变形等需要去医院的情况,坠床后很多孩子除了哭闹是没有明显伤痕的,那后续出现哪些情况需要去医院呢?

 

坠床之后,如果经过了最初的苏醒和惊吓的哭闹后,孩子如果恢复了和坠床前一样的四肢活动,能翻滚、爬行或站立、行走,也没有呕吐,能进食,能和大人正常互动,那么基本可以放心孩子没有大的损伤。

 

如果坠床后孩子哭闹不止,身体有固定部位不让触碰,或者有肢体不能自主正常活动,或频发呕吐,不能进食,那就建议到医院就诊。

 

当然更重要的还是看精神状态,孩子是否总是想睡觉,对家长的逗引是否能够和平常一样做出反应,这些情况如果出现,或者家长自己心理没底,则需要送孩子去医院看看。


如何预防孩子坠床


意外发生之后,不论是否有严重的伤害,家长都难免要担心受怕,要想减少不必要的伤害和担心,预防仍然是关键。

 

从目前公开发表的文献来看,坠床主要见于2岁以下的孩子,这应该和孩子活泼好动又缺乏安全意识有关,当然也和家长的安全意识有关,比如把孩子放在大人床上睡、把孩子放在沙发上睡,孩子睡梦中自己翻滚,或者醒来后自己爬着去找大人,然后出现意外。

 

要尽可能减少坠床意外,还是要让孩子在有保护围栏的婴儿床或有护栏的儿童床上,同时避免在婴儿床上堆放枕头或衣被,一是可以减少睡眠意外风险,二是可以避免成为孩子翻越围栏的工具。

 

只有时刻保持安全意识,避免侥幸心理,同时让家长、保姆都一起了解这些安全知识,才能给孩子更多的安全保障。欢迎转发给家人和朋友一起学习。


【参考文献】


1. Barcelos RS, Santos IS, Matijasevich A, et al. Falls, cuts and burns in children 0-4 years of age: 2004 Pelotas (Brazil) birth cohort. Cad Saude Publica, 2017, 33(2): e00139115.


2. Cheng P, Yin P, Ning P, et al. Trends in traumatic brain injury mortality in China, 2006-2013: A population-based longitudinal study. PLoS Med, 2017, 14(7): e1002332.


3. Lee JC, Tung KT, Li TM, et al. Fall-related attendance and associated hospitalisation of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in Hong Kong: a 12-year retrospective study. BMJ Open, 2017, 7(2): e013724.


4. Khambalia A, Joshi P, Brussoni M, et al. Risk factors for unintentional injuries due to falls in children aged 0-6 years: a systematic review. Inj Prev, 2006, 12(06): 378-81.


5. Wang D, Zhao W, Wheeler K, et al. Unintentional fall injuries among US children: a study based on the National Emergency Department Sample. Int J Inj Contr Saf Promot, 2013, 20(1): 27-35.


6. Benford P, Young B, Coupland C, et al. Risk and protective factors for falls on one level in young children: multicentre case-control study. Inj Prev, 2015, 21(6): 381-8.



唐欣

武汉协和医院,从业12年。擅长儿童及青少年四肢畸形矫正、各种先天性疾病合并脊柱侧弯畸形等,有相关问题可点击头像向唐医生咨询。


点击问医生,可向更多医生咨询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